反駁薪諮會秘書長指華員會
對2022年薪趨調查作不實評論

  諮會秘書長於2022年5月23日來函,指本會會長向媒體表達有關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調查)的意見時「作出不符事實的評論」。此為嚴重指責,本會不表認同,並於2022年5月25日迅速覆函,強調本會按調查報告書的資料數據及現行的調查方法,據理表達有關2022年薪酬趨勢指標 (薪趨指標) 爲何與社會實際經濟狀況有較大的落差的意見,有何、為何不符事實?!本會在覆函內詳細澄清、解釋及反駁如下:

調查報告書的資料數據顯示納入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的私營公司並不全面

本會根據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委員會)提供的調查報告書及相關文件,其中以下部份資料顯示,納入調查的私營公司及其所涉及的調查人口並不全面:

  • 9個被調查的經濟行業界別中,有3個界別 (「金融、保險及地產業」;「運輸、倉庫、郵政、速遞服務及公用事業」;「建造業」) 完全沒有納入細公司;

  • 「批發、零售及進出口貿易業」界別的調查人口,明顯較本港此界別的僱員分布百份比為低;

  • 「金融、保險及地產業」界別全部為大公司,當中包括了銀行、物管公司等,佔調查人口頗多,這界別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少或不受影響,其調查人口亦明顯較本港此界別的僱員分布百份比為高;

  • 「專業及商用服務業」界別全部為大公司,佔調查人口不少,界別内的醫藥科技公司、會計/律師事務所、建築工程顧問等,在疫情中亦少受影響或業務受惠於疫情;

  • 「運輸、倉庫、郵政、速遞服務及公用事業」界別全部為大公司,其中以大型公用事業機構為主,所佔調查人口不少;這些公用事業、運輸、法定機構亦不受疫情影響或受惠於疫情;

  • 一些受疫情重創的行業,例如:航空公司、旅遊公司及相關連行業、連鎖酒樓集團、娛樂健身服務業等,大/細公司均沒有被納入調查範圍內;

  • 調查所得的數據值是以調查人口計算,一些具調查人口衆多的大公司/機構,在疫情中少受影響或受惠於疫情而業績保持理想,會對薪趨指標有主導性影響。

  本會根據調查報告書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表達可披露的意見,為何不符事實?另外,本會亦客觀向媒體分析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政府發放的「保就業計劃」資助及人才流失,不排除有些公司會以加薪/花紅獎勵員工及挽留人才,而致薪趨指標較高。

  本會亦向媒體指出公司/機構是否參加調查是自願性的,一些行業/公司受疫情重創致焦頭爛額或受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拒絕參與調查或選擇最後不提交資料,做成公司涵蓋不全面,這是調查方法的局限之一。在經濟正常的情況下,或多或少一些不同經濟界別的公司參加調查並不構成明顯的差別;但被疫情嚴重扭曲了營商業績的公司,能否納入調查內、數量多少,對薪趨指標當然會有一定的影響。在疫情下,這局限有多大程度影響其調查結果致未能客觀反映全況?社會人士對調查結果與社會經濟現況出現甚大落差的驚訝是否可完全置之不理?本會極不想調查做成公務員與社會分化、對立;這對我們的社會毫無好處! 

裁員、放無薪假、開工不足減薪等雖不屬調查範圍,但疫下備受關注

  裁員、放無薪假、開工不足減薪,確實不屬調查範圍。事實上,在經濟平穩、好景時,這些情況亦確實不多,屬個別公司的經營狀況,可說其影響如倒瀉一小杯水的事;不包括這些在調查內,對整體調查的客觀性影響很微。可是,來勢洶洶的公共衛生危機,令爲數不少的行業、公司受到疫情及防疫措施不同程度的衝擊影響營商環境而要裁員、放無薪假、開工不足減薪等,則猶如河流决堤一樣。既定的調查方法未能反映此嚴重、大規模的情況,社會人士能對薪趨指標不質疑嗎?不回答傳媒提問、不講,能令社會人士消除質疑嗎?!直率回答傳媒調查方法未有包括放無薪假、開工不足減薪等,有何不符事實?

疫情反覆多變,調查期 (2.4.2021-1.4.2022) 有其局限

  須澄清的是本會會長並沒有向媒體表述調查能否反映第5波疫情的市場實況的意見。調查期(由2.4.2021至1.4.2022)有時限規定,而個別私營公司調整薪酬亦有其既定的規律。沒有疫情影響及經濟平穩時,整個調查期大致沒有差別。在疫情反覆多變的情況下進行調查,有機會出現未能及時反映爆疫期或緩疫期所影響的情況,這是疫情下進行調查的局限。

深明世紀疫情對經濟有深刻影響及調查方法的固有局限,本會曾一再建議暫停調查,免調查結果引起公務員/社會的爭議、分化及對立

  早於2020年中,本會基於研判全球疫情會維持一段時間及疫情對經濟有深刻影響,加上深明調查方法的局限性,已在2020年中建議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薪常會)及當局暫停薪酬趨勢調查兩年;亦有見2022年3月第5波疫情爆發,再建議暫停本年的調查。這是從社會大局出發、從社會及公務員團結出發,避免在疫情的艱難時期,調查結果某程度受疫情扭曲而掀起爭議、分化及對立。

  很遺憾,薪常會及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似乎對調查範圍受著嚴峻疫情的影響、調查方法在疫情中更見局限及疫情對調查結果的影響並不重視,沒有接納暫停薪酬趨勢調查。本會因對在嚴峻的疫情中仍進行調查有強烈的保留,故暫停參與會議。其實,除了考慮既定的恆常程序/機制行事,疫情、時勢的急變及影響也同時要考慮,否則,難免因循、亦容易離地及脫離實際。

薪調機制的不同因素作出不同的考量,為符合機制及彰顯其彈性

  現行薪酬趨勢調查機制乃本會參與制訂、完善,且自1973/74年起即積極參與;本會向來尊重薪常會及薪酬趨勢調查機制。參與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機制制訂、完善的工作50多年,本會一向重視調查的科學性、全面性、客觀性,每年調查都負責任地檢討其調查方法、認真地審閱報告書。今年的調查在疫情反覆多變的情況下進行,尚未確認的薪酬趨勢淨指標 (高中低層: 7.26%、4.55%、2.04%) 公布後,不少社會人士對指標與社會實際經濟狀況有較大的落差頗感到驚訝譁然,引起不少爭議。本會為免調查及其結果做成公務員與社會的分化、對立,本會少考慮今年具爭議、參考價值不大的薪酬趨勢淨指標,多考慮消費物價指數(通脹),建議給予公務員追補連續兩年凍薪(至31/3/2022)所累積的5.3%的通脹,作為今年薪酬調整的依據之一;這完全符合公務員薪調機制及其可容許考慮的範圍。

  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機制並非完美,有其局限,亦需多了解在疫情長時間衝擊下,對調查全面性、客觀性的影響。本會對薪諮會秘書長在未有溝通了解下、就指責本會「作出不符事實的評論」,深感遺憾!本會期望各持份者秉持科學、客觀的態度、與時俱進不因循,繼續檢討調查方法/機制,改善存在的問題,相信社會人士會給予薪酬趨勢調查及其調查結果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