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揮之不去
2022-23年度
是否繼續進行薪趨調查?
薪趨調查方法又應如何檢討?

  過2022年5、6月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引起社會嚴重爭議後,每年例行的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檢討會議又將召開。本會已於本年913日去函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提出在疫情陰霾揮之不去的情況下,202223年度是否仍進行薪酬趨勢調查?汲取本年薪酬趨勢調查標引發社會嚴重爭議的經驗教訓,調查方法又應如何檢討,以令社會大局穩定、和諧團結

  自新冠病毒疫情於2020年爆發,香港整體經濟受到不少衝擊,特別是一些行業,更受致命的重創,直接與間接扭曲了營商及經濟生態。本會早於2020年4月評估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大機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對香港經濟帶來持續打擊;本會以大局穩定、社會團結抗疫為要,建議暫停2021及2022年的薪酬趨勢調查,避免引起社會、公務員的嚴重爭議。不幸言中,今年(2022年)的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受到社會人士質疑未能反映社會經濟全況,嚴重的社會爭議令公務員有意無意中被置於市民的對立面,客觀上製造了社會分化,激化了社會矛盾!

  習主席本年的七一講話,對香港把握時機,由治及興,寄予厚望,並對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提出4點希望,其中一點是「共同維護和諧穩定」。汲取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引致社會嚴重爭議的經驗教訓,202223年度是否仍進行薪酬趨勢調查--應審慎考慮,免重蹈覆轍,製造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應以社會大局穩定、公務員隊伍穩定、社會和諧團結為出發點。鑑此,本會向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提出下列 5 點意見:
 

1.  疫情反覆多變,經濟仍受疫情扭曲,薪趨調查難以反映社會經濟全況

  新冠疫情至今反覆持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疫情變化趨勢走向沒有絕對可靠的評估;未來一年半載經濟復常、復蘇更難預測。但現實是長時間疫情的消耗及沉重打擊,本港百業和基層市民已漸見應對乏力,有些行業幾乎奄奄一息。今年2月本港爆發第5波新冠疫情,至今仍繼續肆虐,隨著本港加強與外界聯繫及學校開課,疫情又出現反彈。冬天的來臨,更面對眾多變素;加上疫情及地緣政治令供應鏈緊張,通脹壓力不小。種種負面及不確定因素,使本年底香港經濟復常復蘇殊不樂觀。

  由此,私營公司在下半年及明年初仍大有機會不同程度被疫情繼續折騰。在此情況下,以現時的薪酬趨勢調查方法,難以確保調查能反映本港經濟的全況,其調查結果會否再引起另一次嚴重社會爭議,實難預料及預控!破壞容易建設難,對維持社會大局穩定、和諧、團結,不應抱僥倖、「煮到來就食」的心態!
 

2.  疫下諸多特殊情況及調查方法存在局限性,削減酬趨勢調查指標的認受性及公信力

  疫下,私營公司僱員的薪酬調整受多種特殊因素影響,包括:疫情下不少行業大幅裁員及開工不足、有些行業的產品在疫下需求暴升而致加薪、疫下供應短缺及物流費用上升致成本增加及通脹飆升、嚴格的防疫措施及移民潮等出現加薪「搶人才」,等等。這些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因素未能全面透過調查反映出來,或多或少令社會人士對薪酬趨勢調查的認受性及公信力打折扣。另一方面,公務員最終的薪酬調整與薪酬趨勢指標有頗大的差距,亦削弱公務員對調查的信心。

  事實上,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能隨時彈性改動去反映疫情對經濟、人員/人才流動多方面的影響。在疫下此特殊、扭曲的社會經濟情況下,若例行公事式照做調查如儀,引起公務員及社會嚴重爭議的風險不少,致薪酬趨勢調查的認受性及公信力亦受到負面影響。
 

3.  檢討薪酬趨勢調查方法牽一髮動全身,短時間難以大幅改動

  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涉及眾多技術問題,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如調查方法倉卒進行大幅改動,或涉及參與調查的公司提供薪酬政策變動、裁員、無薪假期、人員變動等敏感資料,則須詳細審議其影響、反覆修改細節、徵詢各持份者的取態及意見等。若草率行事,未必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及效果,徒引起更大的爭議,未能釋除社會人士、公務員對薪酬趨勢調查的質疑。
 

4.  長遠應作全面檢討,薪酬趨勢調查方法是否有改良必要及空間,從而在社會出現危機時仍可繼續進行

  當社會出現公共衛生、金融、自然災害或受戰爭影響等危機,對整體社會經濟有較長時間影響的特殊情況下,是否繼續進行薪酬趨勢調查如儀?如是,下列問題是否需詳細考慮並改良調查方法之:

某些行業或一部份行業在特殊情況下出現大幅裁員、開工不足,是否要收集這些數據?如何收集?這些數據又與薪酬趨勢指標有甚麼關係?

在特殊情況下,參與調查的私營公司,其薪酬調整的因素是否需要更細化,例如:公司因大幅裁員後人手不足而加薪、因離職人數大幅增加而加薪挽留人才等?這些數據反映甚麼問題及有甚麼參考價值?

對受社會經濟危機衝擊較多的行業,是否必定要包括那些私營公司在調查範圍內?如是,佔整體的比例多少?有甚麼誘因令這些面對衝擊的私營公司參加調查?

  薪酬趨勢調查若要收集以上的資料數據,這並非簡單的事情,涉及一些基本原則的改變及技術的可操作性,非短時間可一蹴而就,若寄望於進行  2022-23年度的薪酬趨勢調查前可完成並應用,則不太現實。

  另一方面,當整體社會經濟持續受一些社會危機的特殊因素影響時,是否可暫停薪酬趨勢調查?那基於甚麼情況、因素、準則作此暫停?全面檢討時亦應考慮暫停調查的好壞優劣,並制定其準則框架,則有助應對未來或會再出現的社會危機。
 

5.  短時間暫停薪酬趨勢調查,不影響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

  公務員年度的薪酬調整一向考慮「一籃子」因素,沒有薪酬趨勢調查指標,「一籃子」因素中還有通脹、政府財政狀況、社會經濟情況提供量化的數字作考慮。事實上,對抗通脹、維持購買力向來是薪酬調整重要考慮因素之一;過去,政府的財政和香港的經濟狀况亦曾成了決定公務員薪酬調整的主要考慮因素,其重要性凌駕於薪酬趨勢指標之上。「一籃子」因素中,公務員士氣及公務員工會/團體的訴求雖未必有客觀的數字,但向來不缺席。此外,因應社會經濟處於特殊的情況,其他實時、當下的因素亦曾經在某些年份是考慮之列。

  今年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公布後,媒體及社會人士隨即質疑指標未有反映社會經濟全況。本會全力尋求媒體、社會人士及市民的理解,指出多考慮通脹,容許公務員追補通脹,為薪酬調整機制所容許,亦是減少公務員的薪金被蠶食,某程度維持購買力,有助推動消費及營商環境。這些解說及訴求,都普遍得到媒體、社會人士及市民的認同。故此,短時間暫停薪酬趨勢調查,對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不會有大影響,反之會減少嚴重爭議、分化,公務員亦不致於被置於社會的對立面。

  現行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自1974年正式誕生以來,本會作為高級公務員評議會職方的成員團體,提出了許多有用的建議;以及其後的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本會亦一直積極參與,提出了甚多建設性建議,為薪酬趨勢調查方法的持續改善,作出了貢獻。本會極之尊重及重視現行的薪酬趨勢調查及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但亦從不因循僵化,漠視疫情對本港經濟近3年的衝擊及社會人士對調查未能反映社會經濟全況的關注。汲取今年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引起社會爭議的經驗教訓及基於上述的5點意見,本會認為應以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和諧團結為出發點,暫停202223年度薪酬趨勢調查;繼而,對薪酬趨勢調查方法作較全面、深入的檢討

  私營公司薪酬趨勢調查有其複雜性,本會非常樂意參與為薪酬趨勢調查方法作長遠深入的檢討:探討當社會出現危機時如何處理年度的調查、是否有改良的必要及空間、如何優化其調查範圍及方法。本會期望各持份者秉持科學、客觀的態度,與時俱進不因循,檢討今年疫情下進行調查所凸顯的局限性及存在的問題並探討改善之,共同維護薪酬趨勢調查的認受性及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