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黃河:溯源教協的蛻變,有助探索工運得在適度參與政治之下健康發展之道

黃河:溯源教協的蛻變,有助探索工運得在適度參與政治之下健康發展之道

黃 河 本會前會長
【轉載自2021年07月14日 巴士的報 博客文章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uthor/3150-river 】


  「911」20周年日,有著48年歷史的專業教師工會自我墜落的最後一幕黯然拉開了。教協的墜落由「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2021年7月30日的評論文章掀開了序幕,教協被斥責妄圖以宣佈退出「支聯會」來逃脫「反中亂港」罪責,以為「跳船自保」能夠將累累惡行一筆勾銷,是「自欺欺人」。文章更直指:「自成立起,香港『教協』的所作所為就與教育背道而馳,跟專業更不相干」,「香港之病灶、教育之痛點,『教協』難辭其咎」,是「必須剷除的『毒瘤』」!

  翌日2021年7月31日,教育局重鎚回應:「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不再視它為專業教育團體、不會與它舉行正式或非正式會議、終止該會代表在教育局轄下的諮詢組織的身份等等。當局更列舉教協積極參與民陣及支聯會、「將政治滲入校園」等幾個例子,直斥該會「近年的言論和行徑往往與教育專業不符,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

教協的蛻變始自何時?

  對關心本港工運健康發展的人士來說,《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及特區當局的聲明,實質上帶出了一個不應忽視的大問題:教協的蛻變始自何時?是「自成立起」?是否「近年」才發生?又是否「近十年來」才「偏離了以往的路線,愈走愈激」(見學者雷鼎鳴8月6日評論文章:《教協的「毒瘤」是怎樣煉成的?》)?或是否有如資深傳媒人黃麗君在她9月14日的《司徒華畢生心血被付諸東流》一文中所指,「作為工會的角色急劇變質」、「走上自毀的末路」,是在他2011年逝世之後的事?

教協成立的背景

  客觀回顧教協成立的背景,當可了解到教協的成立其實與香港工運的發展有直接關係,是1969至1973年間先後3場維權運動的延伸。第1場是1969至1970年的華員會護士分會(其時稱「華員會護士組」) 「爭取男女政府護士『同工同酬』運動」。當時女護士的薪酬只有男同事的七成,運動的成功直接導致男女公務員「同工同酬」的實現。接著的第2場是1971年的「爭取『同級同酬』運動」,(即爭取護士的薪酬與同級學歷的其他公務員同酬)。當年的10月,華員會護士分會組織300多位男女政府護士穿上制服操上港督府(今禮賓府),舉行了本港歷史上第一次既是醫護人員,又是公務員的歷史性請願遊行,當年屬極其大膽之舉。

1971年10月6日政府護士向港督歷史性請願後返程
1971年10月6日政府護士向港督歷史性請願後返程

  第3場維權運動則是因不滿港英政府對官校教師的薪酬問題採取拖延解決手法,華員會教師組於1972年7月發動了1500名會員赴港督府請願,寫下了本港第一次教育人員請願的歷史;翌年1973年4月再發動教師會員罷課一天,又創下了本港既是教師,也是公務員首次發動工業行動的歷史記錄,終於解決了文憑教師薪酬問題。過程中,林華煦帶領部分會員出走,成立了官立非學位教師職工會(「官非會」) ,是為本港第一間獨立註冊的教師工會;而任滿退休的華員會會長錢世年則於1973年組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即今「教協」),是為本港第二間獨立註冊的教師工會。由是,由該年起,教協以及司徒華開始走上香港工運的舞台,填補了為非公務員的津貼及補助學校教師爭取權益的缺口。可見教協成立之時並無「與教育背道而馳,跟專業更不相干」。教協之真正打出名堂應始自1977年的「金禧事件」,亦無超出專業工會範疇。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的作者或沒有留意,教協成立之時距1967年「左派暴動」才過去幾年,港英殖民政府強勢管治之下,怎會容許「掛羊頭賣狗肉」的假工會存在?

由「親中」到「反共」

  教協的蛻變歷程應是早在大約1980年代中後期,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之後的幾年,伴隨著司徒華個人政治取向的改變才開啓的。其時,中方正著手起草基本法,又成立「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大規模諮詢包括公務員、專業人士、勞工界在內的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而港英政府則透過「代議政制綠皮書」,單方面啟動政改,引入政黨政治、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制度。印象中,司徒華頗為欣賞西方民主選舉那一套的政治傾向,開始在與他關係最密切的另一委員李柱銘共同出席「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時流露出來。但他對內地正在走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之路,「摸著石頭過河」,跌跌撞撞下出現的正負面變化,似乎未能客觀分析,反認為中共已「異化」。漸漸,他的政治傾向開始由「親中」「異化」為「反共」。到「六四」,司徒華更趨偏激。性質上只是一間教育專業者的工會,被他打造成踐行他個人政治理念、實質上的「政治團體」。過程中,傳聞中司徒華的「執著」、偏激的性格和「不民主」的強勢作風,也許起了相當大的助推轉化作用。即便如此,公正地說,此時的教協仍不能說忽視了教育專業,但政治上越來越偏激的現象已開始呈現。一個專業工會投入了「結束『一黨專政』」,即實質上顛覆國家政權的行動,以及2007年,協助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 AFT)拋出分別抹黑香港特區和中國的兩個決議案的事件(我將另文介紹) ,即為兩件例子。它們均發生在司徒華去世之前,而非之後。

粗口女教師事件

  其後的歷史見證了他去世之後,教協「沒有最激,只有更激」。一個典型的偏離專業毫無底線的例子是發生在2013年7月旺角鬧市的「粗口女教師事件」:本應「為人師表」的小學女教師林慧思在衆目睽睽下,用中英文粗言穢語辱駡當值警員,而身兼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的教協副會長和另一身兼教協副會長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竟予「死撐」 (我將另文說明) 。荒唐的是,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較早前竟辯稱該會「一直集中教育專業工作」,只是「過去兩年的政治環境,社會將焦點放在政治」上而已!

  令人唏噓的是,若以如今的政治色彩劃分,早期的司徒華及教協俱屬「愛國愛港」的「藍營」無疑,但不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的教協竟被釘在「反中亂港」的「恥辱柱」上!教訓不可謂不大!看來,了解教協蛻變的過程並非不重要,希望有助於人們探索今後本港工運得在適度參與政治之下,如何「工會回歸工會、專業聚焦專業」的健康發展之道。

【文章不代表本會立場,作者文責自負】

 



TOP